跳到主要內容區
:::

用數據講故事 周美伶談政策回應與學術研究差異

日期 : 2022-11-21 單位 : 社科院
【社科院訊】
社科院11月17日舉辦本學期第四次、也是最後一次的跨域研究Brown Bag Talk系列講座,此次講者為國家住宅及都市更新中心(以下簡稱住都中心)研究發展組組長周美伶。於本校地政學系取得博士學位後,她曾任教學界多年,之後因緣際會轉至住都中心,目前負責研究發展業務。周美伶藉由該中心近幾年的工作成果為例子,分享講求時效性的政策支援工作,以及長期政策規劃的學術研究工作,兩者之間的關係及差異。此外她也同時探討何種型態的數據分析,才能夠有效輔助政策決定?此次活動吸引多系師長、碩博士生、研究中心成員、助理參與。

周美伶以一句「沒有數字的故事,和沒有故事的數字,都沒有意義。」做為整場座談的起點,一個社會現象,若無數據的佐證,光是簡單的敘述並無太大的說服力。反之利用各種專業研究工具、分析方法所得出的數據,若不切合研究的議題,再縝密的推論也無濟於事。住都中心的使命,主要是利用各面向統計資料,支援政府單位政策研擬所需。同時面對各種政策議題的出現,也必須快速進行資料分析,以應對輿情的發酵。國內外房市分析、租屋市場調查,住宅空間評估等議題,都在該中心的業務範圍中。做為政策回應的第一線,以及政府決策參考意見的重要來源,周美伶深深體認到發掘現象,並找到不同部門在意的角度,可謂所有資料分析的根本。由於政策性分析通常具有時效性,時間壓迫下也就不容易如學術界般針對議題從長計議。因此她一再強調,確認資料需求者的痛點,遠比完整龐大的技術分析更重要。也因此引出第二個重點:如何才能有效的將資料視覺化?

清楚理解資料需求者的問題後,下一個難題就是如何將資料精準呈現?在敘述統計的資料呈現上,不外乎是一連串文字搭配一張圖表。這樣的呈現看似清楚明瞭,然而當所有素材總合之後,內容將變得龐雜而不易消化。然而政策決策者通常沒有太多時間可以細細咀嚼內容。遇到專業內容時,甚至有些吃力而影響理解。因此決策者往往需要的是直接明瞭的結論或是現象敘述。而住都中心就是扮演轉譯、統整資料的重要角色。在瞭解決策者關注的議題後,必須精準掌握統計資料和以往研究相關的內容,透過簡短的文字敘述與適當的視覺化圖表,協助決策者快速瞭解輿情以及回應,甚至利於後續政策評估。

會後的交流過程,討論主要環繞在:前端的快速分析結果,究竟如何與後端的深入研究產生連結?類似住都中心的政府智庫,如何與大學合作?經濟系教授莊奕琦指出政府政策委託案,長期出現計畫目標設定流於模糊的困境,專題研究往往變成諮詢顧問。經濟系教授王信實也有類似的看法,另外他因參與了本學期Brown Bag Talk所有場次,積極參與討論,也稱讚系列講座安排的用心。社科院院長楊婉瑩則認為政府部門中的智庫,可以扮演官僚體系和學術機構間的橋樑,提升政策研究結果的可用性。副院長林子欽認同這樣的觀點,也請教講者,除了與內政部密切合作的住都中心,其他部會是否也有類似的智庫。周美伶提到財政部、勞動部等,也都存在不同型態的類似智庫。

與會者都同意長遠之政策規劃,仍然必須仰賴完整專業的研究,但是在時間壓力下,迅速又不失嚴謹的緊湊式資料呈現,卻也是不可或缺的。針對學院研究如何與政府智庫有效整合,周美伶認為可以透過工作會議等方式,讓學界在計畫成型過程提早加入,彼此更為了解之後產生的研究方向和目的,應可使研究成果與政策制定更能對接。此次的Brown Bag Talk講座,具體呈現了學術單位與政府智庫的分工界線與合作可能。

本學期的四場講座除了探討大數據、資料庫應用,也分享了田野式資料蒐集,以及資料分析與政策決策間的落差,更全面性地審視循證政策的理想與現實,提供了與會者更多的思考養分。
瀏覽數: